在安庆博物馆能看到什么?附预约指南

导语 安庆博物馆是以历史文物、革命文物和戏剧文物为主体的,全国重点博物馆、综合性国家二级博物馆。接下来小编为你介绍部分馆藏信息,更多精彩等你亲自探索~

  安庆博物馆馆藏鉴赏

  一、战国青铜复合剑


  青铜复合剑始见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,是吴越地区特有的铸剑工艺。其剑刃和剑脊采用成分不同的青铜合金铸接而成。剑刃含锡高,较锋利;剑脊含铜较多,韧性好,不易折断。由于成分的差异,剑身表面产生两种色泽,因此青铜复合剑又被称作“双色剑”。

  二、战国三角云纹钲

  该铜钲1988年10月出土于安庆市孝肃路第一人民医院战国墓。通长29.5厘米,柄长11.5厘米。钲是古代行军用乐器,也称“丁宁”,形似钟,有长柄。从出土资料统计来看,在墓葬中多与兵器、铠甲等装备葬在一起。通常为单件出土,较少多件同出的情况。到了汉代,随着战车的逐渐淘汰,钲的使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。例如,河南襄城曾出土新莽天凤四年(17年)铜钲,铭文自称“颍川县司盾发弩令正”, 直接说明此钲是专门向弩手发令所用之钲。

  三、明安庆卫指挥使司夜巡牌


  该夜巡牌为黄铜质,高14厘米,圆形,顶端为如意云纹牌头,有圆形穿孔。正面篆书“安庆卫指挥使司 夜巡牌 肃字伍佰叁号”等字样,背面铸楷书“令”字。

  明朝初期,朱元璋推行寓兵于农的卫所制,从京师至郡县,以卫所为基本驻兵单位,各省设都指挥使司,下辖若干卫,卫下设百户所、千户所。同时,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符牌管理制度,不仅用于京师的宿卫和守卫,还将之推行于全国各地的都司卫所,以维护地方社会稳定。安庆市博物馆收藏的这枚夜巡铜牌,正是明朝推行卫所制度,并以符牌加强地方军事防卫体系的见证。

  四、清青花仕女婴戏纹将军罐


  清以后景德镇的瓷画中,有很多反映母教题材的作品。在“男尊女卑”等封建思想的影响下,母教内容以课子为主,但这一件青花仕女婴戏纹将军罐上,却同时描绘了课子和诲女的主题。

  瓷画背景为庭院栏杆和寓意健康长寿的松柏连枝。正前方站立仕女两人。居前者为一梳双丫髻的少女,右手持书卷,含胸垂头,神色俏皮;右后方为一中年美妇,右手作指点状,似乎在讲解书中内容。两侧另绘有仕女一人和童子五人。童子手中分别持螃蟹、瓶戟、油纸伞、拨浪鼓和如意枝,分别象征一甲高中、平升三级、五子登科(繁体字“傘”暗含五子登科之意)、吉祥如意等。另一仕女位于画面右侧,手中持芭蕉扇。

  整个画面布局疏密有致,主次分明,通景的构图方式随着器身的转动,产生不同视角的不同画面,而图中恰到好处的留白也为画面增添了悠远意境。

  注:本文图片均来源于“安庆博物馆”微信公众号,且已授权。

  点击查看:安庆博物馆预约指南

温馨提示:微信搜索公众号【安庆本地宝】,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【博物馆】即可获取安庆博物馆相关位置,展品预览,开放时间及预约方式。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